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逐步推开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补齐病理服务短板,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枣阳作为全省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锚定最全覆盖、最强技术、最深融合、最新管理、最好效果“五最”标准,积极探索“1+40”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即依托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建立枣阳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全覆盖对接全市40家医院,形成省、市、县三级病理专家诊断体系。截至10月底,共完成数字扫描存储8435例,切片数量达22476张,外地来枣阳开展病理检查130人,远程会诊48例,标志着枣阳市病理诊断领域步入数智化“快车道”。
建强“数智化”病理新体系
枣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赴外地学习考察,结合村地实际,研究制定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1+40”模式病理服务体系,先后投入740万元,对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按B级标准对软硬件提档升级,新增设备33台,新增服务项目4项,5月底在襄阳地区率先实现与省平台的对接,7月初率先完成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设,7月15日率先实现“1+40”体系的正式运行。
按照全省病理质控中心要求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定了数字切片评分标准、切片扫描操作规范、染封一体机操作规范等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印发了《枣阳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运行方案(试行)》《关于建立病理学科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等相关制度。同时,把病理业务人员能力提升贯穿建设始终,围绕取样、保存、登记、转运等方面开展线上线下知识培训3场36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县域病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科技赋能就医更精准
在临床上,病理诊断报告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快”和“准”对于病理诊断十分重要,有时候可以让患者“少挨一刀”。
枣阳市一医院作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县级医院,病理科基础较强,通过数智化体系建设,病理诊断水平显著提升,先后开展常规组织病理诊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细胞病理诊断及技术、分子病理诊断和数智化病理服务能力等24项服务。试点3个月以来,病理诊断数与去年同期增加711例,接收基层医疗机构数与去年同期增加383例,手术患者与去年同期增加46例,外借切片数与去年同期减少30例。
传统病理诊断依赖人工,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观察一张TCT细胞涂片最少需5分钟以上,效率低且安全隐患多。通过数智化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在7秒内从33323个细胞中精准找出47个异常细胞,并依据各程度细胞数量,对癌症早晚期进行辅助判读。疑难病例一键上传,患者最快半小时内即可拿到省级医院知名教授的会诊报告,既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减轻重复求医费用,实现上下联通、左右联通,让群众省钱省时又省心。
创新服务拓展辐射力
枣阳市以数智化病理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影像、检验、心电”等诊断中心建设。依托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全市医学影像中心,每天安排专业医师对基层医院影像数据进行诊断,24小时内出具报告,实现区域内“基层检查+市级诊断”模式。截至目前,影像中心已为基层医院诊断2万余份,发现脑出血、急腹症等急危重症近百例。9月30日,枣阳市一医院率先完成与省“健康湖北”公众服务平台的接入,实现全省三甲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检验类5类81项、检查类3类56项,累计互认474项692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9.7万元。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升级改造信息化网络,成为全省首批县级“互联网医院”,11个科室开展互联网业务,实现线上预约挂号、线上问诊、居家护理服务预约、智能导诊咨询、电子发票实时推送、病历邮寄、送药到家、云影像、智慧体检等36项功能,极大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互联网线上问诊人次25989例,回复率76.5%,好评率98.3%;开方量2160例,药品配送142例。
“以打造‘口子县’数智化病理服务样板为契机,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医共体内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增强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襄(阳)南(阳)随(州)毗邻地区形成并打造高水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玮信心满满。(供稿人:李晓军 陈琳琳 袁安梅)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