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等教育费用高昂,数千万美国人背负沉重的学生贷款,总额如今已累计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去年GDP的8%。
为了给2020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党内初选造势,已是第二次参选的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又要进一步扩大他的“草根运动”,将提议把上述学生债务“一笔勾销”,拟为之买单的,正是他不甚待见的华尔街。
5月31日,美国加州帕萨迪纳,桑德斯在当地举行竞选活动 图自视觉中国
“一代人因追求教育而终生负债”
据《华盛顿邮报》23日报道,现为佛蒙特州参议员的桑德斯将在当地时间周一(24日)提出立法建议,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出资清除4500万美国人所持有的学生债务,其中包括所有私立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债务,这只是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还将使公立大学、社区学院和贸易学校免收学费。
根据桑德斯竞选团队的说法,为了给上述计划买单,对华尔街的征税将在未来十年中超过2万亿美元。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对金融交易征收一项新税,包括对股票交易征收0.5%的税和对债券交易征收0.1%的税。
立场偏左的智库世纪基金会(Century Foundation)的一份报告显示,这种征税将抑制华尔街投机,同时减少收入的不平等。不过保守派人士警告称,这将阻碍经济增长和投资。
24日当天,两名众议员也将加入桑德斯的行列:美国国会首位穆斯林女议员、民主党人伊尔汗•奥马尔(Ilhan Omar)将和同为民主党众议员的普拉米拉•贾亚帕(Pramila Jayapal)一道在众议院提出立法,以消除美国所有的学生债务。长期以来,贾亚帕一直支持立法使公立大学免收学费。
奥马尔资料图 图自视觉中国
“这真的是一项革命性的建议,”桑德斯宣称,“对于遭受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重创的一代人来说,(我的计划)豁免所有学生的债务,一整代人因追求大学教育的‘罪行’而被‘判处’终生负债,这种‘荒谬’将被终结。”
部分民主党也反对
事实上,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桑德斯就帮助普及了“大学免学费”的想法,但他当时并没有强调解决方案。
自那以来,自由派的民主党议员一直呼吁政府采取越来越激进的措施,来消除现有的学生债务。同样参加2020年大选的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已经提议,要求减免6400亿美元的学生债务;前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朱利安•卡斯特罗(Julián Castro)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温和的债务减免计划。
此类提议招致部分人群的强烈反对,其中还包括一些温和派民主党人。反对者们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因此得到纳税人的补贴,而收入较低的、只有高中学历的人群却是税收的一个来源。
另一方面,保守派和温和派民主党人都指出,包括桑德斯在内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已经推动了十几个耗资巨大的联邦项目,包括“全民医保”、“绿色新政”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善等,预计花费将远远超过2017年共和党通过的1.5万亿美元税法,而美国眼下正面临很高的财政赤字。
偏自由主义智库曼哈顿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的分析师布莱恩•里德尔(Brian Riedl)认为,上述项目的成本将达到3万亿美元,“让很多富裕家庭和未来的高收入者受益。在所有需要3万亿联邦开支的问题中,中产和上层阶级大学毕业生的大学费用似乎不那么重要。”
支持者们则表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国不断飙升的学生债务负担,对尤其是千禧一代来说,是一种经济上的损害。根据联邦政府的数据,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千禧一代的债务从900亿美元激增至1.6万亿美元。
立场偏左的智库利维研究所(Levy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表示,免除学生债务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让借贷者有更多的空间买房,提高自己的信用,同时还能够及少数族裔。上文提到的众议员奥马尔本人也背负着学生债务,她在一份声明中称,(免除学生债务的)计划将“释放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美国一些类别的贷款占总债务的比例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美联储今年年初发布的两份研究报告显示,学生债务的不断上升,与美国年轻人住房拥有率下降以及大学毕业生逃离农村存在关联。
美联储指出,从2005年到2014年,24岁至32岁的人群房屋拥有率从45%下降到36%。尽管有很多因素影响了拥有房屋者的比例,但美联储表示,下跌的这部分中有2%,即大约五分之一与学生债务直接相关。这意味着,到2014年,有40万本该拥有住房的人由于学生贷款而未能拥有住房。
该机构的研究还发现,背负学生债务的美国人正大批离开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借入学生贷款的人中,有一半在背负债务的六年内移居到了都市地区。
《华尔街日报》当时评论表示,这些报告揭示出近两年美国经济中两个最大的难题——住房市场的复苏处于历史低谷、农村财富落后于城市。
关键词: 桑德斯,学生债务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