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前正式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虽然我国总人口数量略超预期,但人口通缩大势不改,一老一少的占比出现提升,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双双下降。
业内认为,虽然我国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在逐步进入尾声,但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口质量持续提升,为下一步科技创新和生产率进步带来巨大人力资本红利,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人口通缩大势不改 或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
中国银行研究员王梅婷告诉记者,自2015年放开二胎后,仅在2016年出生人口创2000年以来最高值,之后继续连年大降,2020年出生人口降至1200万。其中,2020年,北京、广州、宁波等地出生人口减少10%-30%。因此,在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老龄化逐年加深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弱,且考虑到生育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照此下去,我国人口拐点或在2030之前加速到来。
谈及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王梅婷表示,由于老年人消费意愿和能力不强,我国近几年逐步出现内需动力不足的问题。劳动人口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压力加重,不仅制约消费能力,同时还或将导致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长期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看来,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贺丹建议把人口看作一种禀赋条件,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不需要过度焦虑。“比如在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优、劳动年龄人口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实现人口红利。现在我们人口的素质在不断提升,就可以把提高人口素质和做好‘一老一小’的民生保障和服务,作为保障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老龄化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在当前我国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从挑战方面看,在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也积极促进了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在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的同时,还将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李迅雷表示,随着养老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刚需,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进一步拉动经济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我们不能将老年人口等同于非生产人口,因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本要素。人口老龄化还有利于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增强储蓄动机,推动养老储蓄。”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也表示,这能够保障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本供给,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创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
央行也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绿色转型任务格外紧迫,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中长期挑战也不容忽视。对此,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且此前央行发布关于《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论文也提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并为此建议,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
我国人力资本红利未来可期
王梅婷告诉记者,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仍然年富力较强,与美国38岁的人口平均年龄相差不大;另一方面,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红利潜力深厚。因此,尽管劳动人口在逐步减少,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仍将为我国带来人口红利、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人口质量继续提升,将为科技创新和生产率进步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本红利,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昉也表示,随着我国整体迈入新发展阶段,庞大的人口规模进一步构成了我国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条件,且在不断提升的人口质量,也进一步支撑了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人力资本基础,也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起到关键作用。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