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实现了复兴之路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保护创新首先就当保护知识产权。
回顾过往70年的非凡历程,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一步一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不仅成功赶超世界,顺应了时代,还有力地支撑了时代的发展。
建立体系 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面临国内艰巨繁重的恢复重建,我国依然制定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商标注册暂行条例》等知识产权法规,对实施专利、商标制度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起来,便有了其历史的必然性。
198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我国也在这一年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标法,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之先河,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步入崭新阶段。
1985年4月1日,是新中国实施专利法的第一天,北京、上海、沈阳、济南和长沙共5个受理处开始受理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利申请。原航天工业部207所工程师胡国华,提交了我国第一件专利申请。当天,中国专利局共收到国内外专利申请3455件,刷新了当时世界专利史上的日申请记录。以此为起点,我国的专利申请步入正轨,走上了快车道。
目前,我国已分别实现了两个100万件的突破,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和“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00万件的国家”。
1998年3月,中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并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是我国政府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积极履行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义务,按照WTO的要求全面清理和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2000年、2001年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作了修改。
2008年6月,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我国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情况,2010年、2013 年我国又先后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目前,新一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期间。
2015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要“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通过知识产权有效运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但由于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环境的巨大变迁,引发了一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对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根基,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我国相继加入了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的多个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对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全面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职责。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好的顶层设计。当年全国两会后,我国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组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了版权管理体制,不仅实现了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也实现了对商标、专利的综合执法。
201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第四次专利法修正草案,草案写入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还联合发改委等38个部门共同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
司法护航 渐行渐稳
70年沧桑巨变,在陆续制定出台并多次修订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我国还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健全了专业化审判体制机制。我国还探索成立了多家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加强,有力推进了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2008年6月,中国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之一。
据了解,1986年,法院开始对知识产权案件进行统计,当年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5件,1999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098件,而到了2008年则已经达到了22308件。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通过,其中,“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指明了方向。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同年,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家知识产权法院陆续挂牌成立。
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将“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确立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政策。
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确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体系、证据规则、损害赔偿等八个方面的目标,以及完善管辖制度、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开展特别程序法研究等15项措施。
自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成立以来,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知识产权司法判赔额度也持续大幅提升。
2017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更是达到了225678件。2018年,人民法院依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8.8万件,同比上升41.8%,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018年2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国首个针对特定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截至2018年5月,我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15个知识产权法庭,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水平。另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有效补充,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双轨制”的一大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执法改革步入正轨,商标、专利分头管理和重复执法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将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3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敲响知识产权法庭“第一槌”。
在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撑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审查工作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60.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商标有效注册量为1956.4万件,平均每5.8个市场主体拥有一个有效商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我国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审查机构建设,建立了一支1.3万多人的专利、商标审查员队伍。截至2018年底,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达18668人,专利代理机构达2195家,显示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勃勃生机。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总体得分为76.88分,较2017年提升0.19分,满意度稳中有升。
国内调查显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8年的76.88分,提高了13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名列第14位,这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充分认可。
成绩不凡 助力经济
嫦娥上天舒广袖,蛟龙下水潜深海。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也在重大科技创新、重大国计民生项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度,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590.16万件,同比增长54.96%,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我国的商标注册年申请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同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创新者共提交了317万件专利申请,连续8年实现增长,其中,中国在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正稳步提升。2018年,我国提出要在5年内将商标平均注册审查周期由8个月压缩到4个月以内,达到“经合组织”国家最快水平;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平均压减三分之一,其中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一半以上。
中国欧盟商会今年5月发布的2019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585家在华欧盟企业约六成认为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明显加强。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高铁、特高压输电、核电等一系列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并实施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有效支撑了产业向高端迈进。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2009年至2016年,专利转让数量由3.4万次增长至15.5万次,全国商标转让数量由7.22万件增至16.89万件。专利权融资额由2009年的74.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20亿元。2008年至2017年,商标质押贷款金额由51.19亿元提高到369亿元。“十二五”时期,我国著作权融资总额达136.48亿元。
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已实现利润总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超过1万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专利、商标、版权的年质押融资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我国在众多领域研发掌握并成功运用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加快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经过多年的宣传普及,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稻香村集团品牌负责人刘志勇介绍,近年来,稻香村积极实施“出海”战略,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注册“稻香村”商标,把中国老字号做成了国际品牌。
外国企业在中国也积极运用相应规则,保护自身利益。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4.8万件,较上年增长9.1%;国外在华商标申请量为24.4万件,较上年增长16.5%。国外在华知识产权申请量的持续增长,显示出外国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认可。
2019年上半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分别达7.8万件和12.7万件,同比分别增长8.6%和15.4%,延续了多年以来逐年增长的势头。
保护知识产权,为我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大幅跃升至2018年的第46位。
如今,我国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未来,我国将继续统筹推进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已逐步明晰,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关键词: 国家知识产权局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