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资讯 > 正文
开门造车大家都能赚钱吗?
2021-04-22 09:07:23 来源:新华网 编辑:

如今,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不一定算是新闻,但一定是个好听的故事。这一次,是华为。

在其他互联网企业还处于官宣造车的阶段时,华为就直接携作品亮相——4月17日,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华为HI版全球首发,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起售价38.89万元。

这是华为参与造车的第一件作品,也能从中看出,其与车企合作的模式——不造车,但要把华为智能部件植入每一辆车。

造车之风盛行

其实互联网企业造车之风,从2014年贾跃亭创办智能汽车公司FF便刮了起来,这两年尤为盛行,单是2020年底以来的造车新闻,便一波接一波:

2020年12月25日,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成立新汽车公司智己汽车;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官宣“要造车了”,吉利控股集团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1月26日,OPPO曝光一组汽车方面专利,表明将进入汽车领域;

2月,苹果造车的新闻开始在社交平台引发热度,现代、起亚、日产都曾是“绯闻对象”;

3月30日,曾不停辟谣的小米集团宣布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成立全资子公司,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

4月6日,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消息称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

4月17日,华为和北汽新能源合作首款汽车问世;18日,华为举行HI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包括“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在内的五大新产品;

……

为啥互联网企业会看上造车这块蛋糕呢?

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股价上涨。周一,华为“造车”概念股开盘暴涨,北汽蓝谷、小康股份纷纷涨停,长安汽车大涨9.42%。此前也是同样,造车消息一出,小米集团涨超6%。在百度造车消息发布当天,其股价上涨超15%,此前股价已萎靡三年之久。2020年特斯拉超过丰田,拿下全球车企市值第一,马斯克身价惊天逆转。

从外部环境来看,造车的东风正劲。除了已经明确的政策导向之外,充电桩、服务站的完善、电池技术的进步,5G技术的应用和汽车零部件链规模初步积累的基础设施红利已经具备。此外在碳中和的概念下,利好新能源更是不言而喻。

“车只是一个壳子,而更多的盈利来自车内场景”是一个普遍共识。业内认为,未来几年,汽车与互联网的互动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整车将成为一个基于通用硬件的基础软件+个性化应用软件平台。至于费用的多少倒是其次,关键还是在于车主消费习惯的养成。

盈利模式比拼

大家都知道,造车是一件相当“烧钱”的事。看看乐视的前车之鉴就能明白个大概。

在传统汽车行业利润正逐年下滑的大背景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却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整理,201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9%,而2020年前九个月仅为6.4%。与此同时,创下新能源汽车交付量新高的特斯拉,已经远超传统龙头车企坐上全球第一的宝座。

至于特斯拉未来的盈利模式,国泰君安认为,它把硬件价格做得很低,基本上能以成本价卖,更多通过后端软件市场来收费,实现盈利。

华为不造车却参与造车,同样也是把重点放在软件市场上。“因为华为不造车,我们的愿景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这样表示,“如果零部件业务做得足够好为什么要造车,造车也不一定赚钱。”

摩根士丹利也在一份报告中认为,目前的整车价值中硬件价值占据了90%,软件占据了10%,未来整车价值硬件价值将下降到40%,软件价值上升到40%,内容价值增加到20%。

华为ADS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认为,“传统车厂则倾向认为车是未来的主体,而上面存在一些计算机的单点。但未来汽车的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汽车计算机化)。”这两种想法的不同,导致了两类公司在做法上根本性的不同。

目前来看,互联网科技企业下场造车也模式各异。例如,滴滴与苹果借助传统车企的技术和生产线,走的是“代工”模式;阿里与百度等与车企共同成立了汽车公司,属于“合资”模式,拥有更多话语权;特斯拉和威马汽车则是自建工厂自己造车的“自产”模式;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未透露合作方,不过从“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的表态来看,布局更多是在资本层面。

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触角伸向汽车领域也早就有迹可循。百度拥有超过400项自动驾驶相关发明专利,CarLife和苹果的CarPlay,早已成为市面上大多数汽车产品的智联标配,而在2015年那一轮的新能源造车浪潮中,蔚来、小鹏、理想背后的资方也全是各个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如今轮到他们走向台前,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关键词: 造车 赚钱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