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新闻 > 最新 > 正文
“单身文化”流行 年轻人不婚不育是一种进步?
2019-08-08 09:42:4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今年七夕,单身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截至2017年,我国单身人口(已成年但未婚的人)已达2.2亿人,占到总人口15%左右。单身人口占比高,与结婚年龄越来越大有关,晚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婚的人也越来越多。

近日58同城发布了《2019职场单身人才调研报告》,对15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职场单身人才进行了在线调研,受访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报告刻画的单身人士形象与我们意想的差不多,多数是高学历(本科学历者占比76.4%)、高收入(平均月薪8836元)人士,他们工作很忙,一半以上的人(55.2%)每周要加班2天以上。

由于单身群体人口数量多、消费能力强,一些针对单身人士的消费模式流行起来。单身一个人不但可以逛街、看电影、旅游,还可以吃火锅、K歌。单身人士被看作消费新势力,而“单身经济”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前景。

单身让人联想到孤独,但看起来单身生活也可以很精彩。58同城的研究显示,在休闲时间里,64.6%的职场单身人才宅在家用手机追剧、看直播、网购。20年前,我们听的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今天看到的似乎是“孤独的人也快乐”。有22.8%的职场单身人才对单身生活非常满意和享受。报告撰写者用“仅有”说明这个比例并不高,但其实五分之一强的比例已然不少,反映了新的观念、文化正在蔚然成风,一种亚文化——单身文化——有可能逐渐形成并流行。

如果单身文化和单身经济流行,就会有更多的人接受、适应甚至喜欢单身生活,使结婚年龄进一步提高,这又会使单身文化和单身经济更加强大。而晚婚不婚会带来晚育不育,因此,如果单身文化流行,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率。

随着生育率、人口增长率走低,人们在思考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大多将原因归结为生育成本太高。生育成本高当然是人们不敢生、不想生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文化中不利于家庭、生育的因素越来越多,也是造成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选择不婚甚至单身?其中既有被动接受的因素,也有主动选择的成分。所谓被动接受,是指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找到合适的异性恋爱及结婚。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太忙、经济实力不允许。所谓主动选择,是指经过理性思考,认为晚婚不婚、晚育不育是更好的状态。人们一般认为,被动接受是不好的,而主动选择是一种个人意志。

最近,企业家冯仑写了一篇文章“年轻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种进步”。他认为,年轻人现在不婚、不育,是有他的考量的,这种考量应该说是一种“进步”。道理很简单,整个社会已经意识到了结婚生子不再是一道必须简单使用的公式,而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他还指出,目前年轻人不得不结婚生子的压力,是来自于上一辈的家庭压力。但现在人口流动太频繁,大家族的存在感已经很低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各过各的。现在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社会更加多元,理性让他们对待结婚生子更加谨慎。

概括来说就是,受传统经济学的影响,一些人对于理性选择非常推崇,因而会自然地认为理性思考之后的主动选择是合理的状态。

但是,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所谓主动选择背后也总有客观的约束,过分夸大理性、选择的合理性,其实是狭隘但又很有迷惑性的认识。就单身这个事情而言,大多所谓主动选择的背后,都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是一些社会条件的约束让人不得不做出那样的选择。即使将那样的选择贴上“理性”、“主动”的标签,仍然掩盖不了很多单身者的无奈。58同城的研究表明,60.4%的单身人才还是期待美好爱情,40.04%打算在31-35岁之间结婚。这说明,做出单身选择的很多人,并不是那么主动。

贴上“理性”、“主动”的标签后,不婚不育就变成合理的甚至是“进步”的,这会推动单身文化的发展。这样的单身文化,并不应该被鼓励,它会使个人沉迷其中而不思改变,使社会中的一些个体受到迷惑而无意改善。并且,它的后果也会逐渐显现,例如,现在人们依靠社会保险制度,不必养儿防老,但如果越来越少的人“养儿”,未来的社会保险制度就会缺乏可持续性。

关键词: 单身文化,不婚不育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传媒网-重新发现生活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