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揭晓,我省较上年跃升一位居全国第二
多维升级,“创新江苏”进无止境
11月2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较上年跃升一位,居全国第二。
《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在科技部支持下编写。一年一度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因其权威而备受关注。
在“尖子生”的竞逐中,江苏跃升一位,殊为不易。居全国第二,何以炼成?
打基础
评价指标有五大维度,其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两个维度,江苏排名均有所提升。这意味着,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江苏高度重视打基础的工作。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研发投入的增长。去年江苏研发经费投入达4212.3亿元,比上年增加376.9亿元,对全国的贡献为12.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29%,较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为提升创新策源力,省政府去年出台《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投入1.3亿元建设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基础科学中心,随后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试点。今年,江苏新设24.8亿元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启动实施67项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江苏省物理科学研究中心设在南京大学。记者多次采访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时,都听到他由衷感慨,现在做科研心里非常踏实。杜灵杰说:“基础前沿研究耗资大而见效慢,以往很难获得经费支持,但我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他近期开展的研究工作,得到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攀登项目300万元的支持。
在江苏,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聚。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开工,紫金山实验室建设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加快深地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云龙湖实验室主任助理赵楠介绍,至去年底实验室已投入3.2亿元;2024年度计划投入2.6亿元,其中科研投入8850万元、人才团队建设投入5100万元。目前,位于徐州的云龙湖实验室已集聚包括全职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在内的近200名人才,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开展紧密研发合作,与中国铁建、中煤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强主体
五大维度中,江苏在“企业创新”方面的排名稳定保持在第二。《报告》称,“江苏的企业创新优势显著,创新意识与意愿均位于全国前列。”
截至去年底,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0家,均领跑全国。在苏州,已形成“4个90%”现象,即90%以上研发投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研发人员工作在企业、90%以上专利产生在企业。
位于苏州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7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近20亿元。产品进入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公司收入快速增长——过去两年增幅分别达38%、40%,今年将继续高速增长。公司还牵头成立包括企业、高校院所在内的“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联合是手段,创新是目标。”公司副总裁李春梅说,“把‘企业出题、学校答题’变成‘共同出题、共同解答’,可以加快技术迭代,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
“在无锡找了一个合适的厂房,要建千吨级的量产线。”11月1日,无锡钠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团队忙着审定产线图纸。公司2022年2月注册成立,当年10月获得无锡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今年7月完成Pre-A轮融资,本月还将得到新一轮投资。
南京滚动培育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引进企业2023年度营收超过560亿元,新研机构母体中已有近六成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研机构成为规上企业。
企业的创新活力,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省科技厅出台培育独角兽企业的11条举措、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5条措施,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今年将新增科技贷款2700亿元。
增动能
“创新绩效”维度,江苏排名上升1位至全国第二。记者看到,高技术产业相关指标,是评价创新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8%。这份好成绩,高新区起到强力支撑作用:高新区以占全省6.5%的土地面积,创造超过三成的地区生产总值、1/3的出口总额和55.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目前,全省建有18个国家高新区,数量全国第一。接下来,将积极谋划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加强新赛道前瞻布局,做强做优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锻造应用研发、技术转化、科技金融“新三驾马车”,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从空间看,高新区是持续创新的主阵地;从产业看,未来产业是动能无限的新引擎。
在盐城和上海之间往返,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相伟近年来的常态。2020年,盐城国家高新区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江苏中科兆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吴相伟成为该公司的技术顾问。最近中科兆能承担的“质子导体型固体氧化电解制氢技术”项目,获得2024年江苏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资助。吴相伟说,“中科兆能布局了3个前沿研发方向,正需要资金支持。”
设置江苏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目的就是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目前,在未来网络、量子技术、合成生物、脑机接口、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新赛道,已立项80个研发项目,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此外,省科技厅还在全省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对萌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沿科技成果进行概念验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今年,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建设。
优环境
“创新环境”维度,江苏保持全国第三。其中,有一些基础指标,江苏摘得全国第一,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全省纳入统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增至122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78家。
孵化器,集纳创新技术、激扬创业热情。孵化器的量、质,无疑影响创新创业成效。
虽然钠科能源公司去年已从孵化器毕业,迁入几公里外的山水城科技园,但谈及在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经历,该公司创始人乔少华连说“挺幸运”。“我是在抖音刷到江大科技园的,来实地考察后很快落地,后来发现比想象的还要好。”目前,这个科技园已培育1000多家企业。
做优创新环境,方能磁吸创新资源。
作为南通唯一以“创新”命名的重点功能区,南通创新区内有一颗“明珠”——紫琅湖。环湖坐落着31栋、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的创新载体。秉持“最美风景留给创新载体和公共空间”理念的南通创新区,用良好的规划、配套、服务吸引了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研发机构及300多家企业。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孙泉告诉记者, 2020年运营以来,孵化2家企业、引进9家企业。研究院正筹建加工与测试平台,填补南通及周边同类平台的空白。
为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力度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去年以来,江苏连续举办两届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今年的产学研大会,现场发布2000多项最新成果、2300多项企业需求,有24个、总投资超126亿元的产学研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表示,全省科技系统锚定2035年建成高水平科技强省奋斗目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抓手,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赋能、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全要素贯通式生态型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整体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