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也就是说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应该在60天以内做出裁决结果。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劳动仲裁会超过规定的时限,因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实在太多,仲裁庭档期都已经排不过来,不得不延期审理。
为揭示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长、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安安法务经过十多年来经历的两万余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劳动法律越来越完善,对于企业的用工规定越来越严格,会极大程度的限制企业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工;
二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越来越透明,劳动者的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打劳动官司甚至都不用请律师,自己搜索一下就能知晓;
还有就是劳动者普遍教育程度提高,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增强,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而很多企业还在用原来的用工方式对待员工,不懂得其中的风险管控。
这里为大家总结了8类劳动争议发生概率最高的企业,以及案件的类型与特点:
1.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类型是劳动关系确认、拖欠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社会保险、解除终止合同。
建筑行业大多是项目分包,并且很多承接单位不具备用工的主体资质,请来的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不购买社保,招用、解聘都没有程序和证据留存,并且很容易发生工伤。
劳动者产生工伤后,建筑公司不管,承包单位赔不起,很容易造成劳动争议,工伤问题多导致社会保险争议突出。
2、生产制造业
生产制造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类型是违法解除、加班工资、克扣劳动报酬、未缴社保、工伤、带薪年休假等。
大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员工数量都比较多,都会制定十分复杂的员工管理制度,而很多的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劳动法律规定有所相悖,依照制度解除员工或扣除工资,有损员工的劳动权益,容易引起争议。
生产密集型的企业,给员工购买社保是一项很大的成本支出,很多企业都没有为员工购买社保,产生劳动争议,企业的败诉率极高。
3、环保行业
环保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类型是未缴社保、劳动报酬纠纷、职业病、工伤发生机率大且工伤赔偿纠纷突出。
环保化工涂料行业的劳动者职业病发生的概率很高。地面环卫企业则存在很大的工伤发生风险,并且环卫工人大多工资很低,部分已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且大多劳动者都没有缴纳社保,产生工伤全部由单位承担。
4、医疗行业
医疗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类型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加班报酬、未休年假争议突出;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问题突出;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损失大;案件数量结案情况地域性差异大。
医疗行业的实习生应用普遍,各个地区的判决有所差异,并且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加班报酬也是常发生争议的因素。
5、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类型是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违法行为较为普遍;劳动者追索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案件突出且胜诉率高;用人单位100%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参加诉讼;处理周期长,诉讼成本高,并且败诉率极高;集体诉讼多;劳动者仲裁率、诉讼率、胜诉率以及案件代理率高等。
6、物业管理行业
物业管理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是员工管理难度大;劳动报酬以及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案件突出;劳动者年龄偏大且流动性大;处理周期长,集体诉讼多等。
物业管理行业人数也较多,未购买社保是普遍存在的情形。劳动者年龄偏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未休年假、加班、夜班的报酬和补贴引起的争议较多。
7、餐饮行业
餐饮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是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支付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以及社保缴纳比率低。
餐饮行业的服务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未购买社保,发生工伤的概率也比较大。制度中经常存在罚款、解除等违反法律的规定,员工离职也没有规范的流程和证据留存。
8、高新技术行业
科技、网络、电商等高新技术行业最容易发生的劳动争议是竞业限制纠纷、经济补偿金、劳动报酬纠纷。
网络科技公司所招用的全部都是学历较高的员工,这类公司社保缴纳、工伤方面的争议发生较少。普遍发生的争议像几年新闻中常报道的裁员、996工作制所引发的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加班工资等争议时有发生。
对于企业来说劳动争议普遍存在传染性强和秋后算账量大特性。员工在企业上班时,即使企业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地方,在职时也不会提出。,等到离职时提出赔偿诉求,并且是一个人打赢了很多人会效仿,企业不提前知晓并规避其中的风险,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就很难赢得官司。
劳动争议案件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风范,也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如能做到防范于未然,尽量减少纠纷产生,则不仅能为企业降低损失、高效管理,还能在激烈的市场前景下增强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 劳动纠纷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