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集成电路其他产品相比,存储芯片的收入近年内将经历最快速的增长,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9%。
-截至2020年末长江存储取得全球接近1%市场份额,全资子公司武汉新芯聚焦Nor flash,与长存NAND补齐Flash版图。
-本土需求叠加外部因素催生本土厂商产能跃进,未来五年长鑫、长存产能有望持续提升,形成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NAND与DRAM存储芯片为全国最大市场体量的芯片,且国内需求巨大,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为代表的存储企业成立历史尚短,但通过持续技术迭代,已取得不断突破。
2021年12月18日,集微咨询(JW Insights)重磅发布《中国半导体企业100强》排行榜,长江存储排名第七位,长鑫存储排名第十一位。
存储芯片需求攀升
半导体存储器从易失性角度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 ROM 两种。目前市场主流的半导体存储器以 DRAM(动态随机存储)、NAND Flash和NOR Flash。
DRAM集成度高、功耗低、存取速度慢。从存储能力来说,DRAM所能提供的存储容量更大,访问时间较长。NAND 容量大、单位容量成本低,NOR 读取速度快、可靠性高、擦除速度快。多应用于嵌入式系统采用的DOC及闪盘。
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存储器IC市场超过1550亿美元,其中56%预计将来自于DRAM产品,约41%由NAND存储器的销售产生。
伴随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重要趋势推动数据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并助推了未来几年存储需求的强劲增长。与集成电路其他产品相比,存储芯片的收入近年内将经历最快速的增长,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9%。
Yole数据显示,作为全球存储重要市场,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至2019的26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18%。
长江存储:3D NAND Flash+Nor Flash(武汉新芯)
长江存储是大陆首家实现64层3D NAND量产的IDM企业。其全资子公司武汉新芯聚焦Nor flash,与长江存储NAND补齐Flash版图。
2018年,长江存储发布Xtacking架构;2019年9月,长江存储成功量产64层TLC 3D NAND 闪存。此后,长江存储跳过96层3D NAND闪存技术量产,2020年4月宣布128层TLC/QLC两款产品研发成功,其中X2-6070是业界首款128层QLC闪存。
根据民生证券数据,截至2020年末长江存储取得全球接近1%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底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将达到约6%。到2019年和2020年底,长江存储产能分别达到2万/月、4万/月,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长江存储产能分别将达到10万片/月、15万片/月、20万片/月、25万片/月、30万片/月。
此外,全资子公司武汉新芯聚焦Nor flash,与长存NAND 补齐Flash版图,武汉新芯成立于2006年,由湖北省市区三级政府集体决策投资107亿,建设中部地区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2008年建成投产。2017年武汉新芯开始聚焦IDM 战略,发布了集产品设计、晶圆制造与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自主品牌,致力于开发高性价比的SPI NOR Flash产品。
长鑫存储:DRAM技术快速成长
DRAM作为是存储最大细分市场,在电动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动下、全球居家办公需求延续、5G、人工智能大发展的背景下,DRAM需求也随之不断攀升。合肥长鑫存储作为一体化存储器制造商,专业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
2020年底,合肥长鑫19nm DRAM芯片实现量产,产能达到4万片。当下长鑫量产的主要是10G1工艺下的DDR4、LPDDR4。未来将推出10G3工艺下的DDR5、LPDDR5,及10G5工艺下的DDR5、LPDDR5、GDDR6。
2020年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去年印发了《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揭榜工作方案》,其中要求实现低功耗高速率LPDDR5 DRAM产品开发,依托DRAM 17nm及以下工艺,攻关高速接口技术、Bank Group架构设计技术、低功耗电源(电压)技术、片内纠错编码(On-Die ECC)技术,完成低功耗高速率LPDDR5 DRAM产品开发。
集微咨询(JW Insights)认为,目前,全球存储芯片主要由国外寡头企业供给,国产存储存在的巨大缺口。伴随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缺口,国产存储芯片自主化已成必然路径。以长存、长鑫为代表的国内存储企业经过技术攻关,已取得系列技术突破,并覆盖NAND与DRAM等主要领域。
存储芯片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体量的芯片,伴随信息化时代数据大爆炸,存储芯片全球需求量高速攀升,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2021年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产能合计仅占全球约2.5%,而本土需求叠加外部因素催生本土厂商产能跃进,未来五年长鑫、长存产能有望持续提升,形成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