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绵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结束。在人生四大喜事里面的“金榜题名时”最后压轴,也充分说明古代读书人为考取功名的重要性。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就预示这人生轨迹的改变,飞黄腾达,光耀门庭。科举制度到明代达到了鼎盛,使寒门苦读的中低下人群通过考试走上仕途,进入政权。而科举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明清两朝一味推崇八股文,四书五经。严重了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使很多读书人只会如何应对考试,而不讲实际学问。
古代的科举制度比现代的高考含金量高的多,古代的科技制度分五个等级: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了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考中了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考中了贡士才有资格参加皇上的主考殿试。所以古代学子寒窗苦读,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耗在科举考试上,为了金榜题名,光耀门庭。为何古代读书人如此痴迷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可以说在古代是寒门学子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所以古人常说“士农工商”,里面的士排在第一,这就说明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一旦考上了功名,是其他行业得到的回报无法比拟的,而且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会大大提高,受人尊重。
比如我们上学时候学的课文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明代秀才范进为了考取功名,家徒四壁,到了50几岁终于中了举人。得知自己考中举人后,范进一激动竟然疯了,要不是他那当屠夫的丈人一巴掌扇过来,或许范进就这样疯下去了。为何范进中了一个举人就高兴的发疯了呢?
因为在明清两朝,考上举人后,特权太多了。我们在影视剧里面只有听说过“穷秀才”,可从来没有听说过“穷举人”,拿现代的话说,秀才相当于本科学历,而举人就是公务员。考上举人就有资格入朝为官。范进早年只是穷秀才,经常遭到屠夫丈人的嘲讽,辱骂。当范进考上举人后,屠夫丈人立马换了一个人似的,马上阿谀奉承。因为他知道范进考上举人给他带来的利益。
考上“穷秀才”,朝廷每个月会发一定的粮食补贴和银两,但远远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也不会给亲朋好友及周围的人带来什么好处和利益。但举人就不一样了,首先举人可以优先补上朝廷县级官职的空缺,如知县。可以和知县平起平坐,运气好还可以谋得县丞,主簿,师爷等官职。然后全家人免除徭役,不用纳税纳粮。周围的大财主会马上把自己的地挂靠在举人名下,然后给举人按比国家低的税率交租,逃避国家赋税,一举两得,坐在家里收钱就行了。其次还有举人如果触犯了法律,县级官员是没有权利对举人动刑的,必须上报知府以上官员革去功名,才能动刑。
上面种种特权,就不难以理解范进为何发疯了。估计换做是你,也会激动得发疯了。范进中举,连以前对他辱骂嘲讽了屠夫丈人也恭恭敬敬了,一些乡绅也纷纷给范进送田地送房子送银子,因为范进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利益。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