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大客流,一些场馆不仅延长参观时间、增设夜场,还整周无休
博物馆美术馆打破“周一闭馆”惯例
今年暑假,全国多家博物馆一票难求。应对大客流,多家博物馆不仅延长参观时间、增设夜场、提升预约量,包括北京首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美术馆还改变过去“周一闭馆”的国际惯例,整周无休。
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打破“周一闭馆”的国际惯例,关键是满足参观需求,提升参观品质。在一些参观者看来,文博场馆应该趁着文博热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每个场馆面对的参观需求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内容,延长开放反而是资源浪费。”
不闭馆还是错峰开?
“热门博物馆太难约了。”刚刚过去的暑假,在外企从事行政工作的市民方磊带两个孩子来了场“中原行”,然而,数次尝试预约陕西历史博物馆均失败,参观的几家博物馆“游客非常多”。他很希望博物馆进一步延长参观时间。按照此前公布的数据,陕西历史博物馆一天最高客流量可达1.2万人。
今年暑假,陕西历史博物馆已数次调整开放时间以应对汹涌客流:7月16日起,周日闭馆时间由18时延长至20时;8月11日又宣布暑期实行“周一不闭馆”措施。
陕西历史博物馆并不是唯一打破惯例的文博场馆。北京首都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馆等各地多家博物馆纷纷推行周一不闭馆措施。国际上,大英博物馆已实行周一不闭馆措施。
在上海,也有多家文博场馆全周无休。背靠陆家嘴高楼、隔江眺望外滩的浦东美术馆,周一至周日开放至21时;位于上海地标外滩的东一美术馆和久事美术馆也已全周开放。8月14日起,久事美术馆还将每日闭馆时间延长至21时,每天开放时长达11小时。
“延长开放时间是刚需。”在方磊看来,面对高涨的参观热情,延长参观时间“几乎是唯一的办法”。
不过,即使面对当下的客流热潮,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热门文博场馆仍保持一周一天闭馆的措施。
一些文博场馆则调整了闭馆日的时间。今年7月31日起,浙江杭州对全市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开放时间调整,从统一的“周一闭馆”变为错时开放:其中部分场馆不再闭馆,其余场馆分别在周一和周二错时闭馆,让市民游客每天都有博物馆可以参观。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闭馆不等于打烊。“闭馆日要维护场馆和设备,还有很多日常工作要处理,也要给安检和服务人员必要的休息时间。”在一家博物馆工作的张旭表示,闭馆日也给博物馆机动的时间。
文博热还是打卡热?
“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几年前就已经一票难求,今年暑期的旅游旺季让这一现象更加凸显。”从事旅游行业的吴先生介绍,许多游客前往西安、洛阳等古都旅游,博物馆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不仅是文博热,更是旅游热。不是所有文博场馆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要求‘周一不闭馆’成为新的惯例。”
吴先生发现,杭州错时开放的博物馆中,每天开放的文博场馆主要分布在西湖景区和主城区,且规模较小,多是故居、旧址,“一般是在旅游时经过参观,为旅游增加历史厚重感。”而杭州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仍保持每周闭馆一天的节奏。“文博和文旅有区别,前者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后者观光欣赏和打卡的意愿更重。”
方磊坦言,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更希望让他们认识和感受具体的文物,“孩子想跟国宝合影”。张旭也表示,此前办的展览中,很多观众是冲着一两幅世界名作而来,“对于展览的思考脉络和反映的历史沿革,很多人没兴趣。”
文博爱好者叶敏暑假曾陪亲友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一进门便发现原本的影音室已经放满行李箱,参观者中有不少亲子游客和成群结队的学生。有时她想向同行人介绍文物细节,就有孩子钻到展台前方;有些游客讨论文物价值,简直信口胡诌。“取消周一闭馆也许可以让上万人获得参观机会,但对于提升参观体验是否真有帮助?”她建议博物馆对参观群体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并提供针对性服务,“比如工作日提供专业导览等吸引有一定历史知识的观众,暑期则为亲子游客提供更多预约便利和集体讲解,分流不同参观者。”
满足需求还是引导兴趣?
张旭注意到,部分宣布取消“周一闭馆日”的文博场馆,解决办法是“员工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如果几天时间、一个暑假、一个特展,也许可以坚持,但长此以往怎么办?”一家美术馆工作人员介绍,打破周一闭馆日的惯例,安保、保洁等工作人员都需要加班或增配,“这些支出我们要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很难有弹性,不可能只靠觉悟和奉献。”
一些积极实施“周一不闭馆”文博场馆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效果并未如预期。在一家美术馆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该美术馆离热门景区近在咫尺,因此暑假期间周一不闭馆、延长开放时间,但参观者数量并未明显增长,延长时段来的观众并不多,“特别是闭馆前一个小时,有时只有几名游客坐着玩手机。”
位于杭州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去年6月开出了“全国首家24小时开放的国有博物馆”。但一些参观者发现,开放的是博物院旁一个约300平方米的空间,“更接近于一个展厅”。
在张旭看来,不能将“文博热”视为一概而论的“现象”,“需要具体到每一个不同的场馆,根据自身实际决定是否周一开放。”
“先开放场馆,还是先吸引观众,这是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叶敏发现,海外许多文博场馆创造了许多活动来吸引观众和培育观众,而国内一些文博场馆因不缺“人气”缺激励,在推广和创新方面显得滞后。“今年暑假的‘文博热’,即便吸引的新观众只是‘打卡式’,至少他们愿意走进文博场馆。文博场馆应该积极回应这种需求,思考如何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对历史文化的热情。”在她看来,文博场馆不仅要被动满足需求,更应主动创造需求,“不是消极地延长开放时间,而是积极地提供更多文化选择和服务。”(应采访对象要求,张旭为化名)(记者 简工博)
关键词: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