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推荐的毒APP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儿了。日前,有网友反映,在毒APP上买了一双Nike Air more液态银,收货后第一时间拿到潮流运动装备的社区“get”上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产品为假的。
随后,毒APP就上述事项发表声明称,其团队在质检过程中,因仓库质检未核实出商品鞋盒与鞋子不匹配,用户购买后对此在线上鉴别,导致线上鉴别师出于负责的态度,认为商品鞋盒与鞋不匹配,存在拼图嫌疑。虽然此款鞋不属于假货,但对于平台的过失表示抱歉。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毒APP作为球鞋交易的第三方平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质检产品,并从中收取手续费,因此其有责任为产品质量背书。
毒APP多次陷入风波
毒APP官网显示,其由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识装)推出,是集正品运动潮流装备交易、球鞋潮牌真伪鉴别、互动图片社区于一体的综合性软件。其于2017年8月推出了“先鉴别,再发货”的购物流程。
事实上,毒APP在商城里扮演的角色不是卖家,而是中间担保的第三方。在毒APP上买鞋的流程是这样的:买家下单—卖家寄货给平台—平台鉴定和质检—发货给买家—买家确认收货。交易完成后,毒APP将扣取手续费。因此,相比各产品的官网,该平台上鞋子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供需而发生变化。
第三方平台启信宝信息显示,上海识装成立于2015年7月,其实控人杨冰持股55%,第二大股东为上海唯物信息系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0%,第三大股东为虎扑(上海)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毒APP一开始的定位是做球鞋鉴定,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虎扑社群的粉丝,逐渐成为球鞋爱好者判断产品真假的重要参考平台。但如今毒APP自己也做起了球鞋买卖,其口碑却出现下滑,平台上售卖的产品接二连三被曝出问题。
据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报道,消费者小孙从毒APP上以871元的总价购买了一双PUMA X XO SUEDE。该款鞋的卖点之一是其鞋面上右脚“19”左脚“68”的数字,组成“1968”代表着PUMA SUEDE鞋款诞生的年份。而小孙收到的鞋却是左右脚都写着“68”。
随后,毒APP在微博发表声明,将上述产品称为“错版鞋”,并附上在其他第三方平台“鉴定为真”的截图。毒APP表示,对于此次平台未能尽到提醒用户此款鞋存在错版的情况,平台积极与用户沟通后进行了合理的补偿及无条件退货处理,得到了用户的谅解。
此前,针对平台上产品的真伪问题,网上也有颇多质疑声。有知乎网友在毒APP上看到一款Nike和加拿大潮牌Reigning Champ的联名鞋,随后却被证实,这款鞋并不存在。今年1月12日,记者浏览网站发现上述“联名鞋”已下架。此外,微博上也曾有网友表示,球鞋“YEEZY350满天星”全球限量5000双,但毒APP的销量显示却是卖出去5658双。
针对近日来的风波,公司方面采取何种措施?对卖家及鉴别师的资质审查情况又如何?2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公司,接线人员表示错版鞋等事件已与用户协商处理,了解具体情况需与用户取得联系,公司方面不接受媒体询问,对于公司内部对卖家及鉴别师的资质审查问题,公司同样不方便透露。
球鞋交易平台获资本青睐
尽管颇受争议,但毒APP获得了王思聪的推荐。去年11月,王思聪在一次微博福利抽奖中力荐该APP,抽奖要求之一便是关注毒APP的微博,并称“在毒APP上买潮牌和鞋子保真且便宜,我很早就开始用了”。
事实上,王思聪间接持股上海识装。启信宝信息显示,由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99%持股的天津汇德信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上海识装2%的股份,而天津普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正是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后者由王思聪100%持股。
近年来,诸如毒APP之类的球鞋交易平台不断出现。在国内,YOHO!BUY有货、Nice好货、斗牛等电商平台均是球鞋二级市场的“玩家”,作为具有鉴定功能的第三方平台促成球鞋交易。在美国,相关平台已颇具规模:球鞋转售平台StockX已于去年9月完成4400万美元B轮融资;另一知名平台GOAT于今年2月完成6000万美元C轮融资;而Stadium Goods则在去年12月被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以2.5亿美元收购。
球鞋交易平台涌现背后,是繁荣的运动鞋市场。美国市场调查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950亿美元。
有球鞋爱好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篮球爱好者往往都是球鞋爱好者,在球鞋交易中,热门鞋款会供不应求,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而购买球鞋并不仅仅因为其功能性,热门球鞋成了一种“社交货币”,购买则能带来心理满足。
在曹磊看来,毒APP避开了与京东、天猫、苏宁等头部平台的竞争,走差异化路线,是聪明之举。“它瞄准球鞋这一细分市场,将之做精做专,而且提供了鉴定服务,为产品质量背书,这个平台我觉得其生存是没问题的,但要发展、扩大融资甚至IPO,则有不小的天花板,平台仍需进一步加强内功,提高自己的正品检验能力以及售后服务水平。”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