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关注 > 正文
央行征信网上能查么 网上银行可以查征信你知道吗?
2020-11-27 14:31:10 来源:钱来也平台 编辑:

网银查询渠道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便捷社会公众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继互联网查询服务之后推出的又一种非现场查询服务。通过网银渠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全国试点工作于2015年初开启,首批试点的商业银行为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后续北京银行、平安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跟进。

个人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服务,是通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本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即个人通过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提交查询申请,并在一定时间之后获取本人信用报告,信用报告里面有您本人在征信系统中的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公共信息和查询记录等信息。

网银查询渠道和互联网查询渠道一样,目前还不能实现实时交付个人信用报告,如果在工作日上午提交查询申请,一般下午就可以反馈查询结果,中间间隔4个小时左右,如果下午或晚上提交查询请求,一般会在第二天反馈查询结果。而且网银渠道和互联网渠道查询到的报告都是简版的。如您急需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或者需要详版个人信用报告,建议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柜台或自助设备现场查询。

网银查征信属于本人查询,免费的。

值得一说的是,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包括通过互联网查询渠道和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查询渠道,是不限次数且暂不收费。但是通过人民银行柜台查询和自助设备查询征信,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每年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前2次免费,第3次及以上的,将收取查询服务费,每次收取10元。此外,上述两种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方式都属于本人查询。本人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与在银行申请贷款或信用卡时银行查询客户信用报告的查询方式、结果和查询记录是不同的。

中信银行、招商银行这两家银行网银移动数字证书(即USBKey)客户可通过其网银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凡持有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试点分行借记卡的个人,使用网银移动数字证书(即USBKey)登录中信银行个人网银或者招商银行个人网银专业版(7.0以上版本)均可申请查询本人信用报告。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网银系统、客服电话提供7×24小时服务。

招行网银征信查询入口

招商银行网银查询渠道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登录专业版点击“一卡通”--“账户管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目前,仅开放专业版7.0以上版本,旧版本的客户端可升级之后再进行查询)。

中信银行网银查征信入口

登录个人网银,找到“特色业务”,点击“征信申请”,第一次使用会有业务提示,同意后,就可以申请了。申请后,提示页面变成处理中。一段时间后,页面显示可以进行下载。

网银渠道查询征信报告原理

网银查到的征信报告与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查到的征信报告是一样的,其原理就是在银行网银上增加一个查询模块,后台直接连接央行征信中心网站的查询系统。相当于央行征信中心网站的查询系统在银行网银上增加一个入口链接,方便银行客户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能查个人信用报告的手机APP后台都是链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的查询系统。

网银渠道查征信的优点

对个人而言,相对于征信中心网站注册查询,一是方便。省去了比较繁琐的注册和身份验证环节,不用去设置征信账号和密码,直接登录网银即可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二是个人信息安全更有保障,网银查征信,因为需要插入数字证书(即USBKey),安全等级更高,可以更有效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对银行而言,网上银行嵌入征信查询功能,一是可以丰富网银服务功能,增强网银用户使用粘性,二是随着手机网银的普及,可以进一步开发手机网银的征信查询功能,提升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增加手机银行应用场景,促进手机银行战略的实现。

网银渠道查征信的缺点

对个人而言,可选择的余地较小,必须开立特定银行的账号,并开通网上银行功能。目前,开通网银查征信功能的银行还比较少,仅有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屈指可数的几家。而且,部分银行网银行查征信的功能不够稳定。

对于银行来讲,存在的问题更多,导致其他银行开通网银查征信功能的积极性不高,实际上网银查征信的业务规模也非常小。首先,商业银行基于业务开展需要对征信的查询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征信中心分配的查询账号直接进入征信系统查询客户征信报告,不需要客户本人提供。其次,缺乏主动权。由于征信数据库由人行管理,商业银行要开通网银查征信功能的话,网银后台必须连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易发生技术性问题,沟通协调有障碍。再次,增加管理成本。一方面是系统改造等技术性投入,另一方面是征信问题解答和征信投诉受理等日常管理问题。最后,人民银行柜台查询、自助设备查询和互联网查询渠道建设日益完善,客户对网银查征信的需求并不大。

随着社会大众征信查询需求越来越高,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实施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提高警惕,下面分享一些征信查询时候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央行 征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