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关注 > 正文
世界即时:“萝卜白菜十三条” 宁波海曙“开放空间”绘出治理同心圆
2022-08-06 05:43:4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

【民生汇】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勇

夏日晴空,从安丰社区玫瑰苑36弄15号前举目望去,新装电梯的玻璃外墙映衬着蓝天白云,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区电梯怎么装,门禁怎么改,绿化带和停车位矛盾怎么解决……这些发生在社区的事情,都有点琐碎。社区,这个基层自治的最小单元、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引入议事范围不受限、参与对象不受限的“开放空间”议事会,让居民们充分讨论、决策,得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9年多来,通过“开放空间”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近万条,事件有效解决率近90%,居民满意度达95%,总结出了一整套议事规则——“萝卜白菜十三条”,成为大家眼中社区治理的“最优解”。

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居民通过“开放空间”议事将“垃圾角”变成“绿花园”。资料图片

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居民参与“开放空间”。资料图片

俯瞰海曙区望春街道水岸心境社区。资料图片

1.“独角戏”难唱,“开放空间”来了

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城区,海曙区很早就遇到了基层治理难题。9个街道102个社区,居民诉求纷繁复杂。

2013年4月,白云街道牡丹社区居民提出建设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老旧小区,当时的社区是“要地没地”“要人没人”,时任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觉得自己头都被吵大了。

如何避免社区治理成为政府“唱独角戏”?

参与者发言,“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打断其他人陈述”“可以自由移动,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看着一本“开放空间”册子上的会议规矩,陈赛花来了灵感——邀请社区党员代表、义工代表、社区工作者以及愿意参加讨论的普通居民,尝试一次“开放空间”讨论。

结果出乎意料。社区居民带来了需求、问题,也提供了解决建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要设在底层,方便老年人走动;服务中心最好能设个茶室,老年人能喝茶聊天;有人想报名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大家的“金点子”提了30多条,足足写满了3张纸。在“开放空间”的努力下,社区找到了场地、确定了设施,并且还对接到了服务中心成立后入驻的志愿者团队。

2.参与感提升,居民切实得实惠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老小区车棚私拉电线成为炎夏的隐患之一。

今年春天,月湖街道平桥社区防患于未然,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美丽家园、平安你我行”车棚接电项目“开放空间”议事会。原定8点半开始的议事会,提早到会的居民占了绝大多数。参加过多次“开放空间”的居民,主动给“新入伙”的邻居介绍起规则来。

“这次,咱们的主题是‘车棚接电项目’。听到这个主题,大家会想到什么?”在社工主持人的引导下,居民们在提前分发的纸上写下关切。

“如今小区空中电线凌乱,安全隐患很高,必须整治”“社区能否统一出资为大家安装公共充电桩”“建议每家每户自己安装电表,改造车棚”……按照“开放空间”议事程序,主持人选出了“热度”最高的两个议题,把它们贴到了黑板上。居民依次在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上签名,并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他们将通过小组讨论、发布行动方案、正反方辩论、投票等各个环节达成共识。

经过六次“开放空间”议事会,历时近3个月,最后参会人员投票达成初步合意。社区将方案张贴至楼道进行公示,还争取到街道民生项目立项20万元资金支持。最后,每户居民实际出资100元,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以往这样的事,社工和部分居民代表商量着就决定了,我们可能不买账。”居民陈国庆说,而现在只要收到邀请函,不管是停车位划分、社区墙绘设计、垃圾分类等利益相关事项,还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址、背街小巷整治等综合治理相关问题,自己有空都会参加。

3.本地化推广,“萝卜白菜”受喜爱

随着“开放空间”持续开展,议事规则逐渐完善。海曙区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包括提出议题、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制定行动计划等6个环节、13条议事规则,被百姓称为“萝卜白菜十三条”。

针对老旧小区中老年人较多、大家在公开场合较为拘束、会议前期容易出现发言不踊跃等情况,热身环节被引入了“开放空间”中。拍手歌、手指操、“破冰”小游戏,既活跃了气氛也让居民放下了拘束。对于较为复杂、解决难度较大的议题,则通过缩短议程、多次召开的形式,让每次“开放空间”聚焦具体话题、落到实处。

解决问题还需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事前,社区发动党员收集议题,并邀请利益相关的、感兴趣的居民参与,让讨论能在一个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上开展,此为“舵手”;事中,党员干部带头发言,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其他居民就讨论话题提出问题、发表看法、给出解法,此为“鼓手”。“推手”则意味着社区干部身份的转变。从“社工台上坐、居民台下听”转变为居民主导、社工协助居民完成讨论,社区干部成了话题的引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规则的守卫者。

为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2018年海曙对“开放空间”予以统一规范,在讨论前后分别增设“民情收集”和“项目管理”环节。在现场,每位参与议事的居民还会收到一张自荐表,按个人意愿选择是否成为自治委员会的一员。接下来,自治委员会将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执行具体计划。截至目前,“开放空间”已实现海曙102个社区全覆盖。

4.共同体构建,基层自治更宽广

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看来,“开放空间”抓住了“人”这一关键因素,居民不再是被动的社区治理客体,而成为紧密团结的伙伴,形成了政府推动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共同体”的良性互动。

前不久,牡丹社区周江岸15弄1单元2楼外墙管线漏了水,居民抱怨连连。但维修管线需1000多元,小区没有公共维修资金,楼上楼下住户都不愿出钱,双方陷入了僵局。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小区,70%以上居民为老年人,没有围墙、物业,公共设施老旧,居民诉求纷繁,邻里矛盾频发。

眼看着一条管线就要演变成邻里纠纷的导火索,社区工作人员赶紧邀请了5户居民代表、网格员、工程维修方,组织了“开放空间”会议。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效果不错:5户居民达成共识,同意每户出资167元用于管线维修。

更特别的是,在社区工作人员引导下,他们现场成立了“楼道公共设施自管委员会”,对管线维修项目进行监督,并且承诺“此后无论哪里出现问题,均由住户共同承担责任、分摊费用”。

牡丹社区,300多名居民加入“OK管家”志愿者组织;水岸心境社区,年轻妈妈们成立了“小画大作”工作室;白云庄社区有了“白云养绿队”;安丰社区组建了“大石头联盟”……这些新生的项目小组、监督小组、自治委员会等,在海曙区和街道有心的培育下,逐步演变为一个个成熟的社会组织。

9年来,通过“开放空间”,当地已累计成立超50个社区自治组织,助力解决办结难题超7000个。“开放空间”打开了海曙社区民主自治的空间,从此路子越走越宽。2020年,他们推进社区治理“统分沉”改革,建立“一委一社+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小区自治站”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高效居民自治服务。去年,全区升级打造“凉亭下(开放空间+)”模式,融合“村民说事”功能,以小区自治站为平台,开通“凉亭下”线上版,将自治功能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6日 06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