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关注 > 正文
全球热议:张彪: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2022-09-05 05:39:1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相关资料图)

“您好!这里是‘彪哥热线’,您有什么事儿需要帮忙?请讲!”

“有事儿找‘彪哥’。”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彪哥热线”可谓家喻户晓。群众口口相传的,不仅是一个电话号码,更是一份对法律的信任、对基层公务员群体的依赖。

“彪哥”,是一名政法老兵。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阜新县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张彪,自1984年从部队复员分配到阜新县司法局后,一直扎根司法一线,用真情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38年如一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张彪每天面对的问题琐碎但不简单,而且大多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某村有200多亩林地,被村委会以17万元承包给一个外地人。但很多村民认为,本村林地理应包给本村人,并想出一些“歪道道”阻止承包人培育林地。承包人没办法,就要求村委会退还承包款,可村委会早把这笔钱支配完了。三方吵得不可开交,找到“彪哥”寻求司法援助。张彪给出了办法:既然村里没钱退还承包款,那就赶紧把土地分配给村民,然后用村民交上来的承包款补偿给承包人。顺着这个思路,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某镇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因为阻止滥挖滥采河砂,被不法分子打伤,经抢救无效身亡。罪犯被抓起来后,民事赔偿迟迟得不到落实,张彪协助法院一起做工作,最终使家属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赔偿。

“处理老百姓的紧要事、烦心事、难缠事,有些过程确实叫人头疼不已。”张彪坦言,“有的人啥话都敢说,啥事都敢做。”脑筋活络、不辞辛劳的他,总能找到办法,化解剑拔弩张的僵局、弥合人间冷暖的伤口、减少民事诉讼的纠缠。

“彪哥”,是一个团队。成立于2012年12月24日的“张彪法律志愿服务团队”,已发展为一支由阜新全市范围内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团队广泛开展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先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0000多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000多件,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如今,团队成员已有2387人,共同把法律服务送到炕头、田间,树立起阜新政法的一面闪亮旗帜。

“彪哥”,是一个品牌。“人人学‘彪哥’,人人做‘彪哥’,人人是‘彪哥’。”这是阜新政法战线的响亮口号。张彪常说:“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为了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帮助更多百姓,他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逐渐成为“彪哥热线”;他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主持《彪哥说案例》栏目,通过电波播撒法治理念的种子;他与奥运冠军杨秀丽联合拍摄公益广告,让法律援助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年复一年,张彪带领团队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诚心诚意铸造司法为民的“彪哥”品牌。2015年,全国首例公益性法律服务商标——“彪哥”商标成功注册。

头顶国徽,肩担正义。党和人民的殷殷期盼,是张彪不竭的动力来源。“老百姓来找咱们,咱们能办的绝不能推脱。”他常对队友们说,“咱们搞司法调解,就是要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让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焕发人性的光辉。”

“坚守法律尺度,寻求人性温暖”,是张彪不变的为民情怀。凭借多年的工作实践,他总结出这样四句话:情在前,理在先,法律约束在后边;勤讲今,多比古,打开心结最关键;看事态,谋进展,有根有据多调研;化矛盾,解疑难,最终把案办圆满。

“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是张彪坚守的宗旨信念。“群众只希望说话有人听,遇事有人管,冤屈有处伸。”他说,“在我看来,老百姓要求不高。我们必须练好调解的本事、援助的功夫,架牢群众的连心桥,当好政府的解压阀,让每一条河流都平静,让每一个村庄都安宁。”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5日 03版)

关键词: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