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这场“读书人的聚会”有何期待——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侧记
2023-02-27 05:38:3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

光明日报记者 陈 雪

直到2月26日,为期3天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以下简称“订货会”)闭幕时,仍有很多人在纳闷——为什么这届订货会这么热闹?


(资料图片)

“西坝河春风十里不择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用这句诗来描述展馆周围的人潮与路况,他说:“我是乘地铁10号线来的,发现来会场的人非常多,国展入口处更是人山人海,我是历届书展的常客,感到这次书展意义非凡。”

1987年创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被誉为中国出版业的“风向标”,受疫情影响阔别两年、延期三次,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终于伴着2023年的春风回到读书人的身边,曾经的行业盛会火爆“出圈”,衍生成一场“读书人的聚会”。据组委会统计,现场参展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

人们对这场聚会有何期待?记者采访了一些置身书海的读书人、做书人。

《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展陈。中华书局供图

“出版界是我们读书人的朋友”

2月24日,走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太多了”,当天,甚至有媒体把这句话放入新闻标题。为了参加订货会活动,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专程赶到北京,他也为奔涌的人潮所触动:“超乎想象,我看到排队的大多是年轻人!有这么多人喜欢读书,追求知识,这对整个社会都会起到示范作用。”

作者石钟山在新书分享会上讲述《我的喜马拉雅》的创作过程。聂一凡摄/光明图片

“学者、读者、媒体朋友都是爱书的人,出版界是我们读书人的朋友,大家是真正的同道知音。”程章灿说,过去两年,学术界很多活动都在线上举办或干脆取消了,学者和广大读者都倍感遗憾,“线上交流和面对面交流是不一样的,趁着这次书展,大家要赶快见见面、聊一聊,这样的会面非常珍贵!”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订货会展示近40万种图书,展台2793个,比上届增长9.1%,规模进一步扩大,创历届之最。在订货会短短三天时间里,众多知名学者作家带来了自己的新作。

作家梁晓声携最新长篇《父父子子》现身会场,与读者分享新书的创作历程。梁晓声介绍:“《父父子子》比《人世间》的格局要大一些。历史的厚重感方面,比《人世间》更有分量。”至于为何取名《父父子子》,梁晓声说,“父父子子”有着一种代代传承、继往开来的含义在内。

刘华杰带来的是新书《草木有本心:身边的博物学》,“我想讲的是,普通公众为什么要‘访问’大自然”。近些年,刘华杰一直在大力呼吁重启古老的博物学,他认为,博物学不仅是从大自然中“找乐子”,更不是玩物丧志,而是涉及重审人的本性、人与大地的世代情缘。在活动中,他送给读者一句话:浮生常博物,记得去看花。

每遇书展,介绍新书活动必然“挂一漏万”,据了解,本届订货会场内外共举办文化活动345场,有读者感慨:在国展,转角遇到名家。

“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从展馆到书店,从会场到大学,订货会虽只有三天,但辐射周期和范围却越来越长、越来越广。

上海书画出版社重大项目部主任郭时羽说,人潮从国展向四面八方扩散,涌向在京高校、图书馆、出版机构……从订货会三天扩展至前后一周,数不清的思想在碰撞,一个个新选题在诞生,一本本新书在推进。本届订货会的影响也许会在今后一年乃至几年中持续发酵,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增设了大量直播间。本报记者 陈雪摄/光明图片

据了解,本届订货会参展单位达710家。此外,全国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图书馆、馆配商有3000余家单位派人参会。

打开书业人的参会日程表,用郭时羽的话来说,“几乎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据了解,借古籍工作发展的东风,上海书画出版社计划打造一批艺术类古籍精品传世项目,在抵京第二天,郭时羽便开始拜访学者,联络师友。她拜访的第一位学者,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文光。吴文光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已77岁高龄。近期,由吴文光担任主编、从日本博物馆引进版权的两种唐抄琴学文献手卷即将出版,郭时羽正是专程来与吴文光沟通项目进度。

书展为书籍的诞生提供了交流的土壤,像郭时羽一样,人们在沟通中掌握学界动态,结识新朋友,碰撞新想法。“这一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会是大家难忘的记忆。”郭时羽说。

“希望今后的书展延长展期”

“里面已经撤展了,你们现在进去,也没有多少书了。”26日下午2点,订货会活动接近尾声,在展馆门前,一位保安劝阻未果,还是让几十位热情的观众进了展馆。据了解,本届订货会首次开通观众预约登记注册系统,凭身份证便可入场参观,大大提高了读者参与度。

作家梁晓声在《父父子子》读者见面会上进行分享。张佳磊摄/光明图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两名学生徘徊在展馆前久久不舍离去。“昨天到时比较晚了,但还是看了一些新书。今天下了课,我们又立即赶了过来。”一位殷同学说,她曾经参与过上海书展的活动,颇有收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订货会的新闻,便计划要来。“看书、买书,参与其中,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

“希望今后的书展延长展期”,订货会最后一天,读者杨先生带着女儿,早晨7点便从廊坊出发,赶到国展已时值正午,购书几册,仍觉意犹未尽,他用充满遗憾的语气对记者说:“我们看到新闻的时候已经晚了,这样的文化活动,多办几天就好了。”

文化现场不仅吸引着广大读者,还有众多媒体工作者。出版商务周报副总编辑周贺认为,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说,现场更容易发现新闻点。“虽然近几年线上沟通方式已非常成熟,但还是线下见面的感觉更好、更亲切,交流也更深入。”

2月末的北京气温逐渐回升,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春风中落下帷幕。在回程路上,南昌青苑书店店长万国英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订货会已成为我国文化界重要的交流平台,并感谢书业近年来的信念与坚守。在这段文字的结尾,她写道,“春天来了”。

(光明日报北京2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7日 09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