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 为了这片盐碱滩 全球焦点
2023-05-17 07:01:5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

【一线讲述】


(相关资料图)

讲述人: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 郭 凯

2008年,还在读研究生的我来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跟随导师刘小京研究员做盐碱地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

当亲眼看到大片大片的盐碱荒地,我才真正明白,老百姓对改良盐碱地、有个好收成有多渴望。

导师交给我的第一个科研题目,是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技术研究。我们研究的重点区域是河北沧州滨海重度盐碱区,这里季节性干旱严重,春季积盐高峰期土壤盐分能达到2%。盐碱地利用,水是主要因素,滨海区富含浅层地下咸水,如何利用咸水改良盐碱地,是一个重要课题。

冬季,滨海地区极端低温。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气候条件,将高浓度咸水灌溉到农田,在冷空气作用下迅速结成厚达20厘米左右的冰层。等到来年开春,高浓度的咸水先融化并渗入土壤,带走部分盐分,随后低浓度咸水和淡水陆续融化,继续将地表大部分盐分带入下层土壤和地下水,并经过淡水淋洗,实现进一步压盐。通过以上过程,盘活了盐分在土壤、地下水里的循环过程,降低了表层盐分,最终使多种耐盐作物在重盐碱地正常生长。

一次次试验之后,这一技术终于达到理想状态,向广大盐碱地区推广。看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盐碱地扎根发芽,我的心激动得简直要跳出胸膛。

随后,我们开始研究推广微沟播种技术。传统播种方式是平播,容易造成土壤回淤,种子难以生长,盐碱堆积在地表。而小麦微沟播种,能达到避盐害的作用。播种后,形成5至8厘米深的一行行浅沟,沟内土壤盐分较低,在沟底种上小麦,能够正常出苗生长,同时,微沟还能集蓄降水。另外,播种时通过沟内镇压,加强了土壤毛细管道的连接,更易于调动深层土壤水,便于作物吸取土壤中的水和养分,起到提墒保墒的作用。

如今,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河北黄骅市、海兴县等周边盐碱区域,小麦长势一年年好了起来。我们又研究出浅层咸水微灌、秸秆深埋隔盐等土地改良技术,在环渤海地区中重度盐碱土地中推广应用。初步测算,近十年来,这一区域盐碱地利用率提升了30%。

现在,我经常工作的地方是海兴滨海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试验基地,这里也曾是重度盐碱区。而今,翠绿的芙蓉葵已长起一尺多高,顶着一头新绿的柽柳已成行成片,还有充满生机的油葵、燕麦、芦笋……200亩试验田上,生长着50多种耐盐碱植物,每天看看它们,心中充满希望。

不知不觉间,我在南皮试验站工作已15年。别人眼中清苦的农业科研,已经成为我的不变选择。因为,我们的根,深扎在这片土地;我们的未来,生长于这方热土。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耿建扩、陈元秋、赵秋丽、冯帆、李慧、王建宏、张文攀、任爽、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层 光明日报通讯员 哈聪杰)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7日 07版)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并保留"环球传媒网 - 环球资讯网 - 环球生活门户"的电头。